历史上的“九一八”

发布日期:2021-09-18 10:15
浏览次数:1059
分类:精选
分享到: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炸毁自己控制的南满铁路柳条沟的一段铁桥,借口称中国军队所为,就在当晚十点炮轰国军东北驻地“北大营”,因此侵占沈阳。9月18日,驻沈阳东北军多次向正在北平的东北军领导张学良报告受袭,张多次下令“不抵抗”。19日及随后几天,张与包括谍报的其它方面多次向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蒋中正报告受袭,蒋多次下令避免冲突。因此东北军未能有组织地抵抗日军的进逼,仅三个月之内,日本关东军便侵占东北三省全境[注 1],1932年3月1日日本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激化,日本国会和以总理大臣(首相)为首的内阁权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走上了军国主义化的道路。日本随后不久即进军占领热河省,并开始渗透华热北地区,日本虽然意图将占领来的土地划归在大清的继承者满洲国之下来撇开责任,但已经有明显的侵略意图,同时日本因为与满洲国的关系匪浅,事实上使得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对此行径,蒋寄希望于“国际公理之判断”,国际联盟受中国申诉后曾前来调查,尽管多数国家同情中国,但当时国际联盟为国际协调机构,非凌驾于各国的权力机构,且英法荷等列强当时本为殖民国家,若指责日本将波及自身内部也逐渐兴起的殖民地反抗运动,故也没有太多作为,苏联同样因为之前与东北军有隙不愿多言,美国同意有限的经济制裁但仍考虑在日本继续做贸易生意,因此,只有众多现今第三世界未发达国家积极反对日本行为,替中国提供声援,蒋对当时国际形势也是心知肚明,最后才得到国际联盟如空谈般的举措,以次年3月27日使日本退出了结,日本受到国际抵制后法西斯运动日盛,九一八事变成为二战的远因之一。
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大陆被史学家视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不过此时中日还没有爆发全面战争,因为日军是在没有抵抗下就占据了东北,并透过扶植傀儡国家来间接管理。在日本直接进攻中国本土并建立军事占领区的大规模战斗,还要等到1937年八年全面抗战打响,而9月18日则被国民政府视为“国耻日”[1]。现每年9月18日中国东北的各大城市会鸣防空警报以警醒后人。